世子女领了兄长的行走牌,能日常出入皇宫御书房这日清晨,宋王妃为世子女梳妆,与她长言叮嘱道。
世子女自被封以来,被众星拱月,无数甜言蜜语朝她像潮水一样涌来,於世子女而言,父母带她出去看的世界是地狱,而她所在的与之一比,就是天堂,她因此困惑过,不知哪处是真哪处才是假……
如今,她看明白了,被皇兄考校过,她领了可以出入皇宫,领略政事的行走牌。
这是她的行政牌,得来不易,其中有母亲对她的要求,还有她父亲对她的殷殷期盼,她身上背的,是整个德王府,她的父王把它给了她。
世间女儿,无一有此幸运。
“孩儿记住了。”世子女看着镜中的母亲,认真回复道。
王妃伸长颈首,疼爱地在她发角轻吻了一记,“世子女,做你自己,做最好的你自己。”
做最光芒万丈,与日争辉的那个最好的你。
**
兴盛六年,皇帝推出“民制”。
民制中,凡入籍在户是为民,无论男女,是民就有推举权,以村为例,村民可同选为村长、保长二人,三村可推选一位亭长,经管三村。
此条法波动不是非常之大,底下争吵的无非是过去把持村长之位的各大姓族中的老人,以往村长之位在他们手里有他们的儿子里转移,由他们说了算,如今却是人人都可参与,官府监督,他们能做的文章就少了,细分到每家每户,就是同族中人,也不是每一家都能听他们的话,这其中的纷争就大了。
而比以往要好的是,朝廷已下令律,村长保长是为官,在册为九品,哪怕这是官员等级当中最为末等的,也能吃上朝廷俸禄,朝廷每月发放粮食银钱,於是这争夺的人就更多了,各大姓族中的族老已压不住底下的人蠢蠢欲动的心。
民间因此纷波不停,都城当中,这些事都不算事,“民制”中归定,十六阁老制不为终身,七年一换,每次换取,以翰林院主轴,以吏部每年考核为本,选取新的阁老。
皇帝权力不仅下放到阁老院,进一步下放到了翰林院。
阁老们晕了头,以为能坐到死,干到倒台的位置突然之间不再那么稳靠了,心里起嘀咕的人不少。
但皇帝太明朗,所行之事一切放在台面上,他们也是敢怒不敢言,只好把目光投放到翰林院。
这一注意看,发现以往那些也经过他们眼的翰林院穷酸们不知何时都换上了尖酸刻薄的面孔,成天给皇帝写奏折揭他们的短,道他们的不是,这些混帐御史们一个比一个刺头,浑然不怕上面的人打个喷嚏,能把他们全家淹死。
可惜翰林院学士也是五年一换,其中每走一个,奏请必要呈到皇帝案上,皇帝点头画批了才算为止,可说他们直接归皇帝管,死哪个都不是简单的事。
皇帝这是在官员当中安插了一支以笔杀人的御林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