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第 68 章(1 / 2)

早上忙完,曲德运和张云开车去镇上了,镇上还有他们这么多年来投入无数心力的榨油坊,即使是回来避暑顺便给儿子帮忙,也不能放着不管。

在村子里住的这段时间里,他们俩还时不时地去镇上看看,以免他们不再的时候,负责管理的员工没好好照看。

其实夏天在村子里住着,曲德运和张云都亲身体会到村里的变化,住在村里面吃得好睡得好,腰不酸了腿不疼了,儿子每天都能够看见,来往的都是村里的熟人有什么话就说什么。

再想想两个人在榨油坊住着的日子,就有点不想回去了。

然而几年前两个人完全没有预料到,村里还会发生这么大的改变,他们花费多年的积蓄好不容易把榨油坊搬去了镇上,现在说要再搬回来,总觉得有点不甘心。

夫妻两个人私下商量过好几回,完全没有了从前的果断,到现在还在犹豫,一直拖着没有解决。

曲迟没有察觉父母的烦恼,他收到村里租用的农用机械进村后,就和秦时跑去了田边。

夏日里的阳光虽然猛烈,但是整个暑假里下过好几场暴雨,从山上流下的溪流始终没有干涸过,一直滋润着农场里面的田地,让曲迟都不用为灌溉操心。

最近的几块地里面种植的是玉米,在玉米还嫩的时候曲迟就掰了不少玉米棒子,还在网店里卖了不少,现在玉米还没有收获,结的玉米棒都快卖了五分之一。

现在的玉米没有嫩的时候水分那么足,但里面积累了更多淀粉,比之前的吃起来应该会更为香甜。

村里其他村民种植的农作物都可以收获了,前几天有人来问曲迟今年打算什么时候租用收割机,打算和曲迟一起租用更划算些。

去年村民们都看见了曲迟的收益,今年基本家家户户的田都种满了。手头赚的有钱,大家伙都准备租用收割机,不止曲迟这一家,所以曲迟选择了偷懒,把这件事告诉了村委,以后能用机械收割的都由村委组织。

村里的办事效率比以前高多了,曲迟前两天才和村委商量,昨天村委就统计了需要收割的具体亩数

,今天就租用了农用机械过来。

曲迟为此忙碌了两天,本来打算和秦时去买船的都没能抽出时间。

不同的农用机械在不同的田地里面忙碌着,村民们站在树荫下面围观,林元他们五个同样在旁边凑热闹,乔阳更是在旁边直播。

曲迟越过玉米地,来到了花生地附近,周围的田地还种植的有大豆,这两张都是非常重要的油料农作物,村里几乎家家都种植的有。

即便没听父母提起自己的烦心事,曲迟还是想到了榨油坊。现在村里的地基本没有荒废的,专门运到镇上去就不方便了,重新在村里开办个榨油坊,好像是个不错的主意。

至于镇上的那家榨油坊不用关门,那边的客人主要是其它村庄,雇人继续开下去就行,就是多买一套榨油设备的事。

曲迟准备等父母回来后,找时间和他们说一下,毕竟溪山村的环境就比镇上的环境好太多,父母在村里住着对他们的身体也好。

机械轰鸣的声音有些吵闹,平时喜欢飞来飞去的鸟儿不见了踪影,就连胆子大的猫狗都不怎么往这边跑,还有不少尘土飞扬在天上。

等到天气变热,曲迟不打算在村子里围观了,拉着秦时开车出村去看船。

两个人按照曲河给出的地址和联系方式先去了镇上,有的店铺都关门了,开门的两家售卖的是充气船、塑料船、还有那种公园里让游客玩的脚踏船。

这些船都不太让他们满意,最后曲迟和秦时还是跑去了那家手工坐船的手艺人家里。

手工制作船不仅动静大,需要的动静也大,所以店铺没开在镇上,想要买的话还需要跑到这位手艺人居住的村子里,距离碧江不远。

就看碧江镇的名字,就知道碧江这条河流在他们镇里的地位。曲迟要去的那个村庄,几十年前就是靠着碧江吃饭的,那时候没有或者卖不起材料昂贵的那种船,那个村里面的人基本都是用木船出水捕鱼。

有需要乘船捕鱼的,当然有制作船只的,他们要去找的那家世世代代都是做船的,一只流传到今天。

一路打听终于来到村子口,曲迟刚进村就被村里的

众多的猫咪围观了。这个村子可能是捕到的鱼腥味太重,引来了诸多猫咪在村子里安家落户。

曲迟刚来就被猫咪敏感的雷达捕捉到,还没走到坐船的那家,就被好几只小猫咪碰瓷了,惹得不少小朋友投来羡慕的眼神。

后面跟着好几只猫咪,曲迟艰辛地来到做船的这家门前,门大开着,院子里面摆着好几艘用木头或是用竹子做出来的船,每个船头都标着这艘船的价格,以及制作的材料和具体的规格。

进院子后他们看见旁边的房间同样开着门,有位看起来五十多的大伯正拿着锯子,手下是一艘半成型的木船。

听见有人进来,这位大伯连头都没抬“院子里的都卖,想要的定制的话把要求和联系方式写在旁边的本上。”说完就彻底不管。

曲迟和秦时无奈只能自己先看了起来,木质的船看起来更有韵味,仔细观察着这些船的区别,最后两人同时停留在一艘核桃木制作成的木船前。

这艘木船是供两人乘坐的小船,有点仿乌篷船的形式,立在船中央的单篷由竹篾编制而成,整体呈现拱形,能挡住从头顶照下来的阳光,高度比普通的乌篷船高些,颜色和船体一样染成了漂亮的枣红色。

篷下面的船身刻出来相对两排座椅,中间还有和船身连成一体的小桌子,还刻出了棋盘的纹路。

“怎么样”

“就要这艘。”

两个人愉快地达成一致,并且对上面标注的价格能够接受,虽然说不准备讲价,但这么一艘船要带回去可不容易,不行就只能借用曲河的卡车了。

仿佛知道他们两个的心思,正在屋里坐船的大伯再次开口“背面有个二维码,把价钱转过去备注地址和联系方式,本镇最晚隔天送到,本市最晚三天内送到。”

行,就按照他说的把钱转过去,曲迟好不容易摆脱了那些猫咪,才坐上车和秦时返回村里。

回到村里玉米地基本收割完毕,等到五点钟阳光没有那么猛烈的时候,曲迟的花生地开始收割,花生秧一个个拔起,根部结着满满的都是花生,有些进入收割机,还有些散落在农田中,还都是些饱满的花

生。

曲迟亲自在花生地旁边监工,脚边放着一筐无花果,嘴里嘱咐着站在田埂上的童子军们,绝不能跟在这些农用机械后面跑,怕他们不了解情况的严重性,还拿出手机播放反面的视频。

被吓到的孩子们提着小篮子,乖乖地在田埂上站在,等到农机把这亩地全部收割完,转移到另一片地里去,有孩子立马举手“曲迟哥,收割机已经走了,我们可以开始了吗”

曲迟点点头“可以了,所有人都注意安全,不准打闹小心别绊倒了。”

这些个孩子们飞快地往地里面跑去,眼睛盯着地里面掉落的花生,一个个捡起来放入篮子里。

孩子要是认真起来,捡花生的效率比大人还高,那小手在地里捏的特别准,有时候一把抓住好几个往篮子里面放。

曲迟种的花生结的多,落在地上的也多,这些孩子拿的小篮子没有多大,在他们格外认真的情况下,很快就有孩子抱着装满的小篮子来到曲迟面前。

“无花果是现在吃还是我帮你记着。”曲迟粗略检查一遍,没有什么大问题,就撑起麻袋让孩子把花生倒里面。

“先记着,我要回去继续捡。”

很快,捡满一筐的孩子陆续跑到曲迟面前,其中有几个抓花生的时候还把泥土给抓进去不少,曲迟拿着篮子晃了晃,就有不少尘土从竹片间的空隙掉落下去,装满花生的筐里猛然少了一截。

站在曲迟面前的男孩看着筐子,有些害怕地抿抿嘴,曲迟笑着揉了揉他的头发,把篮子递给他“地上的花生还有这么多,再把篮子填满就行了,这次注意不要再抓太多土了。”

“嗯。”男孩点头,重新加入到捡花生的队伍中。

机械收割的速度比孩子捡的速度快多了,这亩地还没有捡完,又有一亩地收割完毕。

一群还在放暑假的高中生跑了过来,勾肩搭背地跑到曲迟面前“曲迟哥,捡花生换无花果的活计我们能不能做”

曲迟预估了下时间,在天黑前这些小孩子肯定捡不完,于是点点头答应道“可以。”

“你说这话我们可就放心了。”

勾肩搭背的高中生们放开手拉

开距离,站在背后面的几个人露出了他们准备的工具,撒丫子跑到隔壁刚收割完的花生地中,边跑还边叫“说好了你可别反悔。”

管你们用什么呢,我都是按一篮子一个无花果算,有什么好反悔的。

专门跑过来的高中生们果然是有备而来,人手一个手臂长的小耙子,制作很粗糙,应该是他们自己做的。三根手指那么粗的木头上固定了四根长钉子,钉子的末端还被砸过弯曲成个幅面,钉子上面还缠绕了细铁丝,组成了网格形。

手里握着木棍,耙子在地上扒拉着,小块的泥土都从网格缝隙里露出去,只留下花生和比较大的石块,轻轻用手一扫,石块抖落,花生全部掉入筐里面。

不得不说,使用工具的效率比小孩子高出不少,看来天黑前能够把这几亩地的花生全部捡完。

曲迟这时候还没意思到问题的严重性,等小孩子拿着装满的竹筐跑过来,看见大孩子们手里的工具,再看看他们捡花生的速度,立刻嚎起来“不公平,他们是在作弊。”

大孩子们同样带着装满花生的筐跑过来,骄傲地举起手里的耙子说道“怎么是作弊了,这些耙子是我们自己做的,手都差点伤到了。”

“就是不公平。”

“就是在作弊。”

“反正我们就是捡的比你们快。”

眼看着两边半点都不退让地吵了起来,小孩子差不多嘴一瘪露出要哭的趋势,曲迟头一麻赶紧站出来组织“好了,都捡花生这么久累了吧,我们先休息一会儿吃点东西,谁再吵就取消参加活动的资格。”

给个甜枣再打个棒子,效果立竿见影。

“吃什么呀”

“无花果我想留到明天再吃。”

“该不会是吃花生吧。”

一群大吃货小吃货的注意力全部在吃东西上面。

曲迟没好气地道“不是无花果也不是花生,走,都跟着我去把手洗干净,等回来就有吃的了。”

两群孩子跟着曲迟洗完手回来,没有往刚才的两块花生地间走,曲迟带着他们往田地旁边的斜坡上去,此时秦时正带着雪球坐在斜坡上,左手边放着个大大

的竹筐,右手边是垒成小山的砍好的玉米秆。

“是曲迟哥家养的大兔子”

“大兔子有名字的,我记得是叫雪球,真的和雪一样白哎。”

“秦时哥哥旁边的篮子里装的就是吃的吗”

“雪球这么大,每天要吃好多好多吧。”

“嘘,雪球怕生,你们大声说话会吓到他的,更不能在他面前吵起来,不然会把他吓得不敢出门的。”曲迟估计夸大了说辞,正常情况都敢跑出去和大白鹅干架,有着秦时和他陪伴胆子会更大,但这种说法显然很有效果。

小孩子们都捂住了嘴巴轻轻地说话,大孩子同样放低了自己的声音,望着雪球的眼睛里满满都是好奇,两群孩子都加快了脚步走了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