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皇二十年九月末,杨坚从仁寿宫回来,次日朝会,第一句话就说:“我刚回到京师,按说应该高兴才对,却不知为何反而闷闷不乐。”朝会上的百官面面相觑,都不知该说什么。许久,吏部尚书牛弘才小心翼翼地说了一句:“臣等没有尽到职责,才让皇上忧心劳苦。”杨坚的目的,是想让百官提出废立之议,然后他才顺水推舟把这事办了,没想到这些家伙居然一个个都成了缩头乌龟,连声屁都不敢放!而牛弘这种不咸不淡、四平八稳的标准官腔,也实在不比一声闷屁强多少。
看来,还是要老子亲自动手清理门户啊!
杨坚铁青着脸,把目光转向倒霉的东宫官属们,开始劈头盖脸地怒斥:“仁寿宫离这里没有多远,可我每次回到京师,都不得不严加戒备、如入敌国,你们想想,这是为什么?我近日因为腹泄,只好和衣而卧,本来想睡在靠近厕所的后殿,可惟恐随时会有紧急事件发生,不得不住到远离厕所的前殿。所有这一切,难道不是因为你们这帮人企图败坏国家,以致朕终日如临大敌吗?!”说完,杨坚立刻下令将东宫总管(太子左庶子)唐令则及多名东宫大臣当场逮捕。然后,命杨素当着文武百官的面,举一两个太子悖逆的例子给大家听听。
杨素即刻出列,清了清嗓子,只说了一件事。
这件事,是关於开皇十七年彭国公刘昶之子刘居士的聚众违法事件。
刘居士自少任侠使气,没少干违法乱纪的事,杨坚念在刘昶跟他有故交,就没拿刘居士治罪,没想到这小子长大后却变本加厉,找了三百多个公卿子弟当他的小弟,俨然组成了一个黑社会团伙,天天在街上寻衅滋事,殴打路人,抢劫商贾。杨坚一怒之下,就以谋反罪名把刘居士砍了,并将其党羽全部废为庶民。当时杨坚在仁寿宫度假,就命杨素转告太子,让太子穷追刘居士余党,务必一个也不放过。
据杨素说,当他向太子转达圣命时,太子忽然满面怒容,暴跳如雷,说:“居士一党皆已伏法,让我到哪里穷追?你身为右仆射,责任重大,自己去追好了,关我什么事!”紧接着,杨勇又当着杨素的面大发牢骚:“当初父皇举事(篡周立隋),还好成功了,万一失败,头一个被株连砍头的就是我这个世子,可现在他当了天子,对我反而不如其他弟弟好,不管大小事情都不让我做主,我觉得自己一点自由都没有,跟囚犯有啥两样?!”杨素说完,杨坚已经气得直喘粗气,群臣也是相顾愕然。许久,杨坚才长长地叹了一口气,接过杨素的话茬,继续历数太子的种种过恶。
当天的朝会,就这样开成了杨勇的批判大会。
杨坚说:“很久以来,我就看出这孩子不堪继承社稷了,皇后早就劝我废了他,可我因为他是我布衣时所生,而且是长子,希望他能改过,故隐忍至今。说起他的过恶,每一桩我都记忆犹新。比如有一次,他曾当着他母亲的面,指着后宫宫女说:‘这些冲早都是我的人。’此言何其狂悖!还有,他的正妃元氏无端暴亡,我怀疑是有人下毒,就责备他,没想到他竟然说:‘总有一天,我连元孝矩(元妃之父)也杀了!’说这种话,表面上是迁怒他岳父,其实还不是想害我?另外,长宁(杨勇长子杨俨,封长宁王)出生时,我和皇后因为喜欢,就抱过来养,可自从他跟我有了芥蒂后,就屡屡派人来,想把娃儿抱回去。你们说说,世界上有哪个儿子如此防范自己父母的?”说到这里,杨坚已经气得脸都变形了,停顿了片刻,才接着说:“最让我不可容忍的,就是他对云妃的宠幸!云妃是她父亲云定兴在外边跟人乱搞生下的,由此想来,云妃的生母也不是什么好货色,说不定还跟别的男人勾三搭四,云妃都不见得是云定兴的种!晋朝的时候,太子司马遹娶了屠夫的女儿,生的儿子长大就喜欢杀猪。如今,倘若云妃本来就是野种,她生的儿子岂不是乱了皇家血统?我虽然品德不及尧舜,但也不至於把社稷万民托付给一个不孝子!我一直担心他会害我,防他如同防敌,现在我决心已下,一定要将他废黜,以安定天下!”听到最后这句斩钉截铁的话,满朝文武都知道太子这回是必废无疑了,所以都不敢吱声,惟独左卫大将军元珉站了出来,说:“太子废立是国家大事,一旦颁诏,再有后悔也来不及了。自古以来,谗言害人都是无孔不入的,请陛下慎思明察!”这个元珉就是当初因高熲、王世积一案被免职的人之一,虽然事后不久便官复原职,但这并不等於杨坚对他的猜忌已经完全消除。现在,他居然敢在太子被废已成定局的情况下还替杨勇叫屈,显然是活得不耐烦了。
杨坚冷冷地瞥了元珉一眼,也不答话,转头命令姬威,让他以东宫官员的身份把太子的所有罪恶都说出来,意思就是要让元珉心服口服。
姬威刚才目睹所有东宫大臣都被一锅端了,早就吓得魂不附体,此刻皇帝有令,当然不敢冲疑,立马竹筒倒豆子,一口气说出了太子的六宗罪:第一,太子一贯骄狂,曾对姬威说:“如果有人敢对我做的事劝谏,我就杀人,只要杀他一百个,所有谏言自然永远止息。”第二,太子一向奢靡,经常在东宫兴建亭台楼阁,一年四季从无间断。
第三,太子有谋反企图,不久前东宫左卫率(东宫左侍卫长)苏孝慈被解职时,太子就气得怒发冲冠,挥舞拳头说:“大丈夫总有一天会扬眉吐气,这件事我忘不了,到时候一定要出这口气。”第四,太子因东宫开支巨大,不够花销,就经常向朝廷的财政部门申请拨款;有关部门根据法令,拒绝拨款,太子就咬牙切齿地说:“朝廷自宰相以下,我冲早会杀一两个人,好让他们知道怠慢我的下场。”第五,太子对皇帝心存怨恨,时常说:“圣上老是怪我没有嫡子,所生都是侧室的庶子,可嫡庶真的有那么重要吗?北齐的高纬、南陈的陈叔宝,哪个不是嫡子,可到头来怎么样呢?还不都成了孽子?!”第六,太子一心希望皇帝早死,曾命巫婆算卦,算完后就对姬威说:“皇上的死期就在开皇十八年,眼看马上就到了。”姬威说完,杨坚早已气得浑身发抖、老泪纵横,只听他痛心疾首地说:“世上有谁不是父母所生,竟然会悖逆到这种程度!朕最近阅览《齐书》,每当看见高欢放纵他的儿子,便义愤填膺,朕怎么可以效法他呢?!”太子杨勇的公开批判会,终於在皇帝杨坚的这句话中宣告结束。
当天,杨坚就命禁军包围了东宫,将杨勇和他的儿子全部软禁,同时在长安城展开了一场大搜捕,将朝中所有与太子有瓜葛的大臣全部逮捕。
数日后,有关部门在杨素的授意下,指控左卫大将军元珉暗中依附杨勇,意在托付前程。对此,有关部门提交了一个重要证据,说是每当元珉跟随杨坚前往仁寿宫时,杨勇经常命东宫大臣裴弘给元珉写密信,信封上一直都有这样的标注:“勿令人见!”杨坚接到奏报,顿时恍然大悟,说:“怪不得!朕在仁寿宫时,经常感到纳闷,为何只要发生一点点小事,东宫马上都会知道,消息传得比驿马还快,原来就是这家伙泄的密!”元珉此时正在宫中当值,杨坚当即命令士兵将其逮捕。右卫大将军元胄这时刚好要下班,一看元珉被捕,赶紧留了下来,并立即写了一道奏疏递了上去。
这个元胄,当初跟元珉一样,也曾因王世积案被免职,后来又一起复职,跟元珉算是一对典型的难兄难弟。现在元珉被捕,元胄赶紧上奏,所有禁军将士都认为他肯定是要救老大的,都不禁对他的义气深感敬佩。
然而,所有人都猜错了。元胄那道奏疏,并不是为了救元珉,而只写了这么一句话:“臣最近下班都没有马上回家,就是为了防范元珉。”禁军将士们得知奏疏内容后,都忍不住想对元胄说一个字——靠!
杨勇被软禁后,禁军开始奉命对东宫进行地毯式搜查,目的当然是想搜出一些违禁物品,或者是能证明杨勇图谋不轨的东西。
可是,禁军折腾了几天,什么违禁品都没搜出来,只从仓库、药房和马厩中,分别搜出了三样东西:一:数千枚火燧;二:数斛艾草;三,一千多匹马。
火燧,也称火引,古代人取火,以随身携带的火石在铁器上撞击,激出的火花喷溅到火引上,即可燃起火焰。
艾草,一种药草,一般用於中医的针灸,即用针刺激穴道后,点燃艾草,熏烫穴道,所以称为“灸”。
就这三样东西,能证明什么呢?
历史上太子谋反事泄,通常都能从东宫搜出一些兵器铠甲什么的,这样才能坐实谋反罪名。可现在,杨勇的东宫里啥都没有,就这三样普普通通的东西,到底能证明什么呢?
杨素得到奏报后,一时间也有些犯难。不过,毛主席他老人家说过: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两个字。还有,联想的广告也说过:人类失去联想,世界将会怎样?
可见,一个人如果能够认真地联想,那就没有什么问题是不能解决的。因此,当杨素经过好几天认真的联想后,由这三样东西构成的一桩谋反企图,就完美地浮现出来了。随后,杨素就对姬威如此这般、这般如此地交待了一遍。
禁军搜出这三样东西,杨坚也深感诧异,随即追问姬威。姬威早就把杨素给的答案背得滚瓜烂熟了,立刻回禀道:“陛下有所不知,太子是别有居心。陛下住仁寿宫时,太子曾对臣说:‘只要用一千兵马,控制住仁寿宫城门,里面的人自然会活活饿死。’”杨坚一听,更纳闷了。即便杨勇真有如此企图,也无法把这三样东西都联系在一起啊!
接下来,姬威就根据杨素的联想法则,向杨坚提供了一套天衣无缝的解释:数千枚火燧,是为了让东宫军队深夜执行任务所用;马匹当然不用解释了,哪支军队执行任务不骑马?最让人感到困惑的,其实是艾草;而太子贮藏艾草,当然不是想用它来针灸的,而是在军队出发前,把艾草混在草料里喂马,这样可以阻其鼻息,使马儿只能用口呼吸,发不出嘶鸣。
综上所述,太子的目的,就是要让东宫军队在某个夜晚从长安出发,神不知鬼不觉地前往仁寿宫,然后跟左卫大将军元珉里应外合,封锁宫城大门,最后把杨坚活活困死在宫城中。
怎么样?完美不完美?
太完美了!
面对太子如此处心积虑的计划,就连杨坚也深感震惊。
其实,能够想出如此完美计划的人,当然不可能是平庸无能、只会用厌胜对付政敌的杨勇,而是大半辈子驰骋沙场、纵横官场、并且出将入相的帝国第一牛人杨素!
随后,杨素拿着这套“联想式谋反计划”去诘问杨勇,顿时把杨勇搞得莫名其妙。脑子一向不大好使的杨勇,最后只能咬牙切齿地蹦出这么一句话:“我听说您的府上养了数万匹马,我贵为太子,难道养一千匹马就是谋反?!”杨素在心里笑了。
是啊,我家里是养了几万匹马,可我没有一个一心想搞死我的弟弟,也没有一个吃里扒外的宠臣姬威,更没有贮藏艾草以供人认真联想的习惯。所以,没有人会指控我杨素造反,但是,当这些事都摊到你的头上时,你杨勇就只能自认倒霉了。
很快,除了指控杨勇谋反之外,杨素还把东宫里面的所有昂贵物品、华服珍玩都拿出来晾在了阳光底下,然后命百官前去参观,以此证明杨勇的生活是多么奢侈腐朽。